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

以后再说X

欢迎访问爱游戏有限公司网站!

图片名

全国订购热线:
020-26481686

活动公告 公司新闻 健身指南 器材保养 常见问题

爱游戏官网世界心脏日:纵论古今——心脏瓣膜病与健康长寿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10-07 16:53:41 次浏览

 爱游戏官网2024年9月29日是第25个世界心脏日,本届节日主题是:心行合一。为提高民众对心脏健康的重视程度,增加预防心脏疾病的意识,世界心脏联盟发起心脏日(World Heart Day)活动。以促进全球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为传播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最新资讯创造良好的机会,致力于控制全球心脏病和脑卒中的发生,延长人类寿命,改善生活质量。  曹操曾有诗作《醉酒》,曰:“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

  爱游戏官网2024年9月29日是第25个世界心脏日,本届节日主题是:心行合一。为提高民众对心脏健康的重视程度,增加预防心脏疾病的意识,世界心脏联盟发起心脏日(World Heart Day)活动。以促进全球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为传播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最新资讯创造良好的机会,致力于控制全球心脏病和脑卒中的发生,延长人类寿命,改善生活质量。

  曹操曾有诗作《醉酒》,曰:“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大意是期望政通人和,太平盛世之下,人人都活到八九十岁,无病无疾而得以寿终。这在三国纷争的时代或许仅仅是美好的愿望,毕竟据易中天教授所说爱游戏官网,那时人均寿命才26岁。曹操大约怎么也无法预料,时至今日,“耄耋之年”在神州大地早已稀松平常,但无病无疾寿终正寝却仍是梦想。许多老年性慢性疾病仍是社会困扰之一,现今已成为制约人类寿命延长的重要因素;这其中就包括老年人高发,却又挑战重重的心脏瓣膜病。

  现代社会,大到飞机火车,小至电视手机,日用品普遍存在使用寿命;那么人体器官组织有没有受限的使用寿命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在缺医少药、营养匮乏的古代或近代可能表现得不太明显,因为许多急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往往过早地夺去人类生命,而心脏组织则因为代谢组学上独特的稳定性,尚未“油尽灯枯”。随着人类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逐步提高,心血管疾病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心血管疾病死因占比高达16%,每年可造成约1790万人死亡,位列所有因素之首;且发达国家及人均寿命高的地区占比更高。

  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曾开展一项著名的实验,用药物降低小鼠的心率50%,结果使得平均寿命延长约20%。这其中的具体机制迄今尚不明确,也无法在人类社会复杂的生存环境下复刻爱游戏官网。但我们不禁要问,假如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使用寿命得以延长,人类是否能够打破生命周期的枷锁?现在能够确定的是,一些已经受到重视的心血管慢性疾病,比如冠心病和高血压,得到很好的药物控制后,人类平均寿命确实逐年延长了。可是这一趋势近年来在发达国家似乎有些“受阻”,因为心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复杂性超乎想象,有一些老年性组织退变并非药物可以完全阻止。对于心血管健康而言,老龄化社会的下一道枷锁可能是心脏瓣膜疾病。

  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早在2006年就发文阐述心脏瓣膜病在老龄化社会中的重要性,即超过75岁的人群中,严重心脏瓣膜发病率将超过1/8;且年龄越大,需手术治疗的重度瓣膜病比例越高;而高龄患者的手术治疗本身就意味着风险。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脏瓣膜病已经成为人均寿命和健康延续的桎梏。

  纵观外科历史,心脏手术一度是坚不可摧的禁区,因为这与十九世纪公认的外科手术原则相悖:手术刀触及的器官必须静止、手术视野须清晰无血。被后世尊称为外科之父的奥地利医生比尔罗特,就曾经预言:“在心脏上做手术,是对外科艺术的亵渎。任何一个试图进行心脏手术的人,都将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这一金科玉律维持了大半个世纪,直至1896年德国法兰克福的外科医生雷恩在不得已的抢救环境下,成功为一名22岁的小伙子缝合了局部心脏外伤。当然这还算不得成熟的心脏手术,因为该手术仅仅是心脏表浅区域的手术,但至少有人尝试了突破禁区,心脏手术不再是“无人区”。又历经半个世纪,1944年,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外科医生布莱洛克和托马斯一场史无前例的心脏外科手术,成功拯救了一个“蓝婴”的生命,该术式也被命名为B-T分流术。1952年,刘易斯和李拉海医生利用低温手段,开展了世界上第一例心内直视下的手术。仅四年后,上海瑞金医院傅培彬教授就利用此手段实施了动脉瘤手术。1958年, 人工心肺机正式研制成功,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同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苏洪熙教授首次在我国成功应用人工心肺机,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修补室间隔缺损。1967 年南非开普敦的巴纳德医生完成了世界首例活体心脏移植术,1978 年上海瑞金医院张世泽等成功实施了亚洲首例心脏移植, 同时也开创了我国心脏移植先河;十年动荡没有磨去前辈们治病救人的理想、脚踏实地学习先进技术的专业精神和披荆斩棘的魄力,确实值得后辈景仰和学习。

  心脏瓣膜手术是禁区的“高峰”之一,受各种技术条件所限,初期鲜有人攀登。外科心脏瓣膜手术的开展也是在体外循环设备成功研发之后才得以开展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机械性和生物性人工瓣膜先后问世;尽管受限于当时的人工材料及手术技术条件,手术成功率和远期预后仍不佳,但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雏形的初现无疑也是革命性的技术之一。直至70年代末,外科瓣膜修复技术也逐渐崭露头角,为一些患者,尤其是房室瓣疾患人群提供了新的外科治疗方案。

  随后的二三十年间,无论医者还是病家爱游戏官网,几乎统一的认识是:严重心脏瓣膜疾病要找心脏外科医生做手术。当二十一世纪的钟声敲响之时,这一认知仍未有丝毫改变;而世界人均寿命一路攀升,中国历经二十多年改革开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社会”不再是新名词, 2000年我国人均寿命越过古稀,达到71.7岁。高龄患者能否耐受心脏外科手术?这不仅仅是患者的担忧,也是整个心血管医疗界求新求变的契机。

  如果说一个多世纪之前,心脏手术本身是外科禁区,那么二十一世纪高龄患者人群则是“禁区中的禁区”;而为了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延续,随着医疗技术前进的脚步,这个禁区也终将被突破。

  1989年,一位丹麦医生Anderson脑海中迸发出一个“奇思妙想”:传统心脏外科创伤大,老年人往往无法耐受,有没有可能通过导管介入技术实现瓣膜置换呢?尽管在当时的欧洲,心脏瓣膜介入球囊扩张技术已经开展了,但无法长久地解决患者的病痛;而要通过介入方法彻底更换心脏瓣膜谈何容易。Anderson医生研发出一款在今天看来极其简陋的植入性人工心脏瓣膜,结果毫无意外的,如同一个多世纪之前心脏外科手术遭受批判一样,遭受到无情的嘲讽与批判,如同扁舟一叶在暴风雨中孤独航行,最终也未能形成有效的新技术。

  世上任何变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所幸的是有人前赴后继,不计得失。历经四年多的准备,2002年4月16日,法国医生Alain Cribier教授成功为病人施行了世界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手术,今天我们把它称作一次革命毫不为过,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次零到壹的医疗技术革新,更标志着微创介入瓣膜技术的问世,一个崭新的纪元。

  尽管最初TAVR技术仅适用于外科手术高危的老年患者,但随着技术和器械的不断更新换代,更多循证医学研究陆续登上“新英格兰杂志”等医学殿堂的巅峰。除了“微创”优势以外,其近远期疗效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丝毫不差甚至更优。近十年来,世界各国心脏瓣膜病治疗指南频频更新,TAVR技术已经成为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

  二十多年来,全世界超过100万例患者享受到TAVR技术带来的福利,尤其是老年患者,创伤极小,恢复快的TAVR手术可能也是唯一救命的方案。中国老百姓也同样从中获益,自2010年上海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开展国内首例TAVR手术以来,该技术如雨后春笋在全国迅速生根发芽。仅2023年,全国超过400家中心成功开展TAVR手术,年治疗病例超过11000例。北部战区总医院韩亚玲院士团队为102岁老人成功“换心门”,引发社会关注。中国医学界正在保卫人民健康长寿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哪怕顶风冒雪,哪怕步履维艰,这是时代赋予这一代医者的使命。

  历经半个世纪,心脏介入技术发展有过三次公认的“技术革命”,如今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心脏疾病的诊疗;而心脏瓣膜病介入技术被誉为“心脏介入第四次革命”,其意义和影响可能比最初想象的更为深远。

  除了TAVR技术以外,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介入(TEER)技术、经导管二尖瓣置换(TMVR)技术、经导管三尖瓣介入修复(TTVr)技术等新的介入治疗方法和创新器械同样令人炫目。二十年来,这些新技术新器械不断推陈出新,数以千计的创新技术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这其中也不乏中国原创和技术改进。这些技术已经令数百万心脏瓣膜病患者获益,而这一数字正在加速上升。正如世界著名心脏病学大师Martin Leon教授早在十年前对心脏瓣膜介入技术的预言:“你永远无法想象未来,因为它来得比你想象的更快”。

  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基础学科的支撑,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注意到“医工交叉”的重要性。无数科技工作者正在寻求心脏瓣膜领域“零到壹”的突破,比如完全人工合成材料人工瓣膜、生物可吸收的介入材质、极限伸缩的形状记忆材料以及更安全有效的辅助生物涂层技术。

  站在历史的今天,我们也许正如当年的曹操一样,无法理解未来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高度;但也许在不经意间,我们会发现未来已来,在越过名为心脏瓣膜病的高峰时,迎接一片生命的绿洲。

图片名 客服